行业资讯 News2
联系我们Contact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8号静安中心5层 5069室
E-mail:chenzhenyu@eastip.net
手 机:13301006241
北京晨报:专利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昨天,第六届中国专利周落下帷幕,本届专利周以“专利保护创新、智慧改变生活”为主题。在一周时间里,各地同时举行宣传活动,向公众宣告,我们随时都在使用专利,也都有机会创造专利。专利应该受到保护,也要更好地推广。在专利周期间,晨报记者调查发现,专利意识在不少发明人心中生根,但有大量专利推广遇阻,陷入“休眠”。
发明故事
初试牛刀 高中生手绘花鞋月赚数千
昨天,天气极寒,80后女孩儿宋玲紫照例在12点左右起床。收拾停当后,顶风赶到自己西四环外的工作室,开始新一天的设计师兼淘宝店主的工作。这一下就要忙到次日凌晨一二点钟。她是一个习惯于黑白颠倒的女孩儿。
在宋玲紫的工作室里,珍藏着一顶“熊猫头”样式的帽子。在过去的几年里,这款帽子曾一度在西单等时尚街区闪现。那是宋玲紫的骄傲,她给这款帽子起名叫“玲紫猫”,并于2011年为它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
2011年以前,宋玲紫没想到要为自己的信手涂鸦之作申请专利。她从小学习绘画,喜欢看动画片,看到的卡通形象都能活灵活现地画出来。2002年,宋玲紫上高一,她在自己新买的白布鞋上画满了图案,然后穿着这双鞋到西单逛街。就是这双“怪异”的花鞋吸引了一些店家的注意,他们和宋玲紫商量,要把她画的鞋摆到货架上试卖。
宋玲紫说,10年以前,北京还很少见到“手绘鞋”,因此她画出来的鞋很受欢迎。那时一双鞋卖120元,她能分到60元。宋玲紫回忆,生意好时,她每月能赚两三千元,绝对是班里的“有钱人”。“我的作品能够被人认可,还能挣钱,心里特别高兴。”
2005年就读大学的宋玲紫选择了动画专业,同时兼修服装设计。她已经决定要把自己的爱好变成未来的事业了。同一年,宋玲紫的小店也在网上开张了。
虽然“玲紫猫”给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很快,她在市面上看到了“玲紫猫”的复制品。“我的货就是创意,不是发明,别人看一眼就能模仿。”宋玲紫开始琢磨给“玲紫猫”贴上“护身符”。于是,2011年,她在多方咨询之后,在专利代理人的帮助下,取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外观设计专利。随后,南锣鼓巷一家侵权商户被宋玲紫举报至市知识产权局,并得到处理。
宋玲紫没想到,刚刚接触专利的自己,竟然成了80后一代创业者的代表。市知识产权局领导将她请到办公室,询问对专利保护的建议,南锣鼓巷还就此设立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
“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专利还很陌生。”宋玲紫说,在她的圈子里,有不少做设计的朋友,就是因为不了解专利,自己的作品经常被别人抄袭。但目前有一个问题,就是申请专利的门槛对一些个体申请人来说相对较高。“我办理一项专利就花了几千元,这是很多个体经营者一项不小的负担。”
技高一筹 副总裁“掐掉”画面的尾巴
李先生是一位电影发烧友,他甚至在自己家中设置了一间小型放映室。高配置的电脑、宽大的液晶显示器,当然还少不了昂贵的音响。看电影是一种享受,李先生乐在其中。
不过,在观看影片时,有时会出现一种画面“拖尾”现象,让李先生感到很是不爽。“影片里人物一动起来,手脚后面有时会有一条痕迹,就像长了尾巴。”李先生开始以为是电脑主机问题,后来经人指点,找到“病根”在显示器上。他在朋友的建议下换了一台高分辨率的品牌显示器。“拖尾”现象几乎消失了。
市民王先生也遇到几乎同样的问题,他不是电影发烧友,只想看上清晰的电视节目。王先生最近很是郁闷,新买的42英寸液晶电视屏幕存在“拖尾”现象,多次找厂商售后解决此事却依然无果。售后人员解释说是信号源的问题,安装有线电视后就会改善。然而,王先生装好有线电视后“拖尾”现象依然严重。无奈之下,只能联系厂家退换。
刚刚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的一项技术是此现象的解决方案之一,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发明人高文宝表示,已经将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驱动装置应用于自产的显示产品中。可以有效改善画面显示拖尾现象。据发明人介绍,获奖专利技术主要是通过液晶显示周边电路设计,也就是采用现在流行的GOA(Gate on Array)类似的驱动技术来降低显示图像在运动中的拖尾现象,提高动态清晰度。采用该技术的显示产品,无论是播放体育节目、动作电影,还是宏大的动作场面,基本都能满足高画质的要求。
发明人坦言,虽然这种驱动装置已经在自己企业的产品中应用,但是一项技术从创意到实用化还要经历很艰难的历程。如果没有大型企业的支持,投入资源进行研发和测试,要真正进行成果转化应用并不容易。“我所在的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目前可使用专利超过9000件,今年自主申请专利已超过2000件,其中很多都已经在实际生产中使用。”高文宝认为,虽然人人都有发明专利的机会,但对于个体发明人甚至一些高校院所来说,实现专利的转化应用还是一道难关。
疫不能容 研究员打赢“生猪保卫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里出现了不少“食肉族”,一日三餐不可无肉。这里的“肉”以猪肉居首。在很多时候,猪肉的供应情况直接影响着物价变化,甚至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自古有“猪粮安天下”的俗语,可见猪肉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生猪养殖户来说,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发生疫病。一旦发生疫病,眼看即将出栏的肥猪成批死亡,造成沉重的损失,往往血本无归。大规模的疫病发生时,市场上的猪肉供应也必然受到影响。
很多市民朋友在餐桌上大快朵颐时,也许不会想到,一场场“生猪保卫战”正在上演。在这些战役里,担纲主角的就是用于防治猪病的疫苗。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诊断室田克恭研究员是一位猪病防控专家。2011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制备方法及应用”获得第13届中国专利金奖,田克恭是主要发明人。
“每次疫苗研制都像上火线。”昨天,出差在外的田克恭在电话里回忆起那场为他的团队赢得中国专利金奖的战役。2006年,一场病因不明的猪“高热病”迅速在全国蔓延。据新闻报道,当年国内猪“高热病”发病生猪达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这种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
一连数日,田克恭和同事们取消休假,昼夜奋战。他们深入一线调查采样,从病猪死猪身上采集样品,在实验室里进行分离鉴定。“必须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2006年9月,战役终于出现转机。田克恭发现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原是国内外首次出现的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
为有效控制疫情,田克恭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及时攻关,成功研制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组织专家对该疫苗进行了快速评审,认为该制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作为紧急防疫用品生产和使用。随后研发出来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活疫苗产品,同灭活疫苗配合使用,对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农业部统计,在以强制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实施后,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2006年下降90%。2008年的疫点数和发病头数又比2007年下降97%和98%。2008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范围显著缩小,暴发流行趋势已得到根本遏制;2009年之后,该病已呈零星散发。一场生猪保卫战胜利了,猪肉供应得到保障。
转化难题 企业不要 个人发明成“弃儿”
对于专利转化难的问题,发明人李勇(化名)深有体会。“对个人来说,专利申请不难,难在推广。”
李勇毕业于北京一所理科大学,2009年,他设计了一种用电开关。“那个专利简单说,就是多个开关同时控制一个电器。比如用四个开关来控制一盏灯,按动任何一个开关都能开灯或关灯。”
李勇开始觉得自己的小发明很巧妙,准备申请专利。可自己对专利申请程序一无所知,就找了一家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员提了很多问题,从这项专利的技术到应用、从实物的外形到制造等,李勇好不容易说清楚了,代理人员才答应受理他的专利申请。
“后来专利申请成功了,收到专利的批准文件和专利证书时候我特别兴奋,心气儿可足了。”李勇想尽快把专利推广出去,没想到推广之路并不好走。
在专利申报成功后,李勇收到很多来联系专利推广的信件,其中大多要先交不少的手续费,让人感到不踏实。“现在一听先交钱总有一种骗人的感觉。”李勇回忆,一个自称是广东的专利推广机构,做好了专利推广实施需要的项目书,要求他尽快用外文翻译项目书,也指明了可以联系的翻译单位,还提到他们联系的单位可以出高价购买专利。李勇想先通过电话和对方谈谈,哪知在电话里总是说不明白。随后他给对方所说的几家单位邮寄材料,可信件都被退了回来。这让他还怀疑对方只是一个皮包公司,还是要套他的代理费,于是断绝了联系。随后一家知名电器企业与李勇取得联系,但很快对方又表示不需要了。电话里这家企业的业务员告诉李勇,市场上已经有类似的开关了,所以也就不需要他的专利了。
后来,李勇在两年内又联系了多家企业,可都是无功而返。最后,李勇的这个小发明只安装在了个别朋友家,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专家解读
专利推广制约多 慎言无用须摸索
专利不是一拍脑袋就有
12月4日中午,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一个堆满书籍的办公室里,中国发明协会名誉副理事长、发明家张开逊教授悠悠地呷了一口茶。“我只谈三点,事不过三嘛。”
年过七旬的张开逊语速平缓,面带微笑。他说,专利是通过文献来呈现于社会的。任何专利都是由专利文献来记录和表达的。专利有三个属性,即科学属性、经济属性和法律属性。
关于科学属性,即作为一项技术,要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同类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的优点。张开逊表示,要申请专利,需要对物质世界比较了解,要对专利所属领域比较了解。“专利不是灵机一动,一拍脑袋就能产生的。”
专利第二个特征是经济属性。张开逊强调,专利不是保密、独占,而是公开的,是社会和发明人的一种契约。“你同意把你的知识公开,让社会使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也要给予发明人报酬。”
第三,专利文献也是一个法律文献,具有法律属性。
实际不需要就造成浪费
谈完专利的三个属性,这位与发明专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学界泰斗便收不住话题了。张开逊也对专利申请人提出建议。他表示,专利应该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案,申请专利一定要考虑这个专利能否促进产业发展,同时为专利人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发明人觉得专利很好,但实际并不需要,就造成了浪费。”
张开逊特别强调,老百姓一直感觉专利很神秘,这说明宣传普及还不到位。“我们身边用的东西可能每一件都曾经申请过发明专利。只不过专利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专利保障是有期限的,一般不超过20年,有的专利可能过期了。”
张开逊也指出,按照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定义,专利是解决技术问题的新方法。因此专利是不分大小的,在申请专利和发明创造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检索我们的专利时会发现,专利拥有人涵盖了很多领域,每一个人都有创造专利的机会。”
不能轻易指责专利无用
张开逊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他去国外考察发现,很多种高档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我们在国内却看不到。这是因为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不对国内开放。最终收益分配时,中国企业作为制造者仅能得到很少一部分报酬,专利拥有者获利可能十倍于我们。因此可见,拥有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要从制造大国向智慧大国转变。”
对于专利转化问题,张开逊认为,一项专利真正能够产生效益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很多环节不是专利发明人能够把握的。因此不能轻易指责一个发明家的专利无用,因为专利要推广使用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制约,世界各国都面临专利推广难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时,也要不断摸索促进专利发展的办法。
部门行动
将侵权纠纷 扼杀在摇篮里
据市知识产权局介绍,2000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专利申请资助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市财政拿出3000万元对专利申请人进行资助,用以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北京市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
2007年,出台《北京市发明专利奖励办法》,设立“北京市发明专利奖”,评选表彰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这些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科研院所和个人研发和专利申请的热情。
在《2011年全国专利实力状况报告》中,北京市专利运用指数位列榜眼。作为专利运用的重要指标,2011年,北京市专利技术合同共成交1169项,占全国专利技术合同成交总量5565项的21%。
另外,本市还建立了大型商场专利动态监控系统,积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预防体系。在展会执法方面,遵循“事前进行预防宣传,事中全程介入,事后深入总结经验”,将侵权纠纷扼杀在摇篮里。
多年来,市知识产权局还加强指导区县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政策支持涉及专利申请、转化、专业服务、质押融资等方向。